Quantcast
Channel: lz李众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0

《红河鼓》拍摄散记

$
0
0
在昆明录音棚,我们又认识了红河州的王正友局长,他告诉我们11月30号在绿春县有规模宏大的长街宴。
为了赶这个节点,我们于11月27日就来到红河。
红河县的郭志琼是我们的老朋友,她热情地为我们联系了红河县两个乡的表演。
28日一大早六点钟,天刚蒙蒙亮,我们就颠簸在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上了。
一百多公里九十九道弯,穿过重重叠叠的大山,我们在11点钟才到达红河县架车乡妥尼村。
妥尼村竟然是一个建在山顶上的小村庄,远远望去,就像是漂浮在山海之上的一叶小舟。
越接近村子,道路越是难走,我们只得下车步行。
走过青青的竹林,走过破旧的老屋,走过路边老人和妇女们的目光,来到村后的一块高地上。
这里就是村委会所在地。
大大的空场上早已等候着几十口子穿着漂亮哈尼族服装的青壮年的男男女女。
原来,乡里通知他们8点多就在这里候场,一直等了我们好几个钟头啦!
一个特别巨大的木鼓摆在场子中间,鼓面上还有一层棕色的牛毛------显得特别古朴原始。
每一个村民身上都背着一个比陕北腰鼓大一倍的红色木鼓。
一定是好长时间没有大鼓,只见他们手里的鼓槌就是用刚刚砍来的树枝做成的-----
我和化妆师忙着用红绸子给每个鼓槌扎起来,这样甩起来就好看多了!
红河帅哥敲大鼓,蓝天之下红绸舞!
红河大鼓敲起来,哈尼姑娘心花开!
他们有一套专门表演的方式,边打边变换队形,还要有各种的舞姿,几分钟下来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几十个人在打鼓,几十个小孩和老人在旁边围观,远处就是莽莽的大山和飘飘的白云。
因为小猪唱还没有赶到,所以我们就专门拍摄这些打鼓者,效果这是不错,原生态味道!
中午,在村长的安排下,吃了一顿用腊肉做的原生态哈尼族午餐,所有参加演出的人都来吃了。
返回时,三名参加表演的女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她们是专门被从中学里叫回来进行表演的。
她们恋恋不舍的,居然还都有微信-----林欣红、陈若曦等。
下午沿着原路返回,路过甲寅乡的九龙潭,这里拍摄梯田非常漂亮。
竹林婆娑,山谷碧波,抬头仰望,夕阳西落。
可惜,田里架设了电线杆子,影响了景观。
原来那个长满青苔的九龙潭也今非昔比-----用水泥和新石头重新修过,古老的景象被俗不可耐的景观代替!
这是痛心疾首啊------是谁这么干的啊!?
第二天,带着姗姗来迟的小歌手又往山里而去,这一次是去洛恩乡拍摄打鼓。
一路山清水秀,梯田盈盈------太阳照耀哈尼山,沿着云梯登上天。今天来到洛恩乡,一路山歌唱得欢!
这一次,是十几位上了年纪、穿着一身黑衣的中老年汉子。
他们唯一的一个鼓也比昨天小了很多,衣服也朴素了很多,感觉没有昨天那么有气势。
康哈妮站在他们中间唱歌显得有点拘束,不大方得开。
老人们倒是很敬业,有的吹牛角,有的弹弦子,有的还跳起了猴子舞。
最后,老人们把康哈妮高高的举起来,这个气氛还是很好滴滴啦!
下午,在甲寅乡的梯田旁拍摄。
站在田埂上,水田里一群孩子正在嘻嘻哈哈的摸鱼,水牛任劳任怨的埋头拉犁耕田。
一簇簇金灿灿的太阳花开的热热闹闹的,山泉水顺着沟沟渠渠唱着咚咚咚咚的山歌。
真是看不够的美山美水美日月啊!
夕阳红满天,红河流下山,哈尼好日月,一年又一年。
第二天,又是摸着黑爬起来,到一百多里外的绿春县城去拍摄长街宴。
长街宴是哈尼族过十月年时一种习俗。
听说长街宴还要买票吃饭。
长街宴吸引了各地的宾客,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身穿艳丽的民族服装的行人比比皆是,开始以为是参加演出的演唱,追过去一问,人家就是来逛街的。
一年一度的绿春哈尼长街宴延绵几公里,标着号码的桌子就有2千7百多,这是各个村寨的乡亲们做好了饭菜摆到这里来的---有各种山珍野味令人垂涎啊。
下午才会开始长街宴,上午就是游行的队伍在主街道上载歌载舞---他们手持各种农具或者乐器。
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艳丽的色彩铺满了整个街道。
打头的是一辆花车,一头老牛披红挂绿的拉着一车喜气洋洋的老妈妈。
游行队伍中不仅有村民,还有很多的学生,他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中心会场走去。
丰收咯,唱歌咯,跳舞咯。
游行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所有的队伍都要到中心舞台上表演几分钟才算结束自己的任务。
看到街上三五成群的红男绿女,忍不住抓住几个邀请他们参加拍摄。
要说哈尼族就是实在呢,人家二话不说就随着我们登上房顶的平台,按照我们的要求跳起来。
最后那两个漂亮的女孩子说是阿倮那村子的,其中一个叫李薇,她俩一直陪着康哈尼拍摄完。
下午三点钟,长桌宴开始摆起来,那个桌子就是藤条编的,桌子上摆满各种当地绿色的山珍野味。
哈尼族是特别热情好客的民族,虽然大家都素不相识,可是只有你在桌子前稍一驻足,就会受到热情的邀请。
大块的肉,大杯子的酒,等着你啊。真是一不留神就会醉了。
众侠在短短的一段路上竟然吃了三家的饭,最后一家竟然也是姓李的人家。
一共是兄弟两家人共六口,他们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女主人给我盛上一大碗糯米粥---是咸咸的味道!
那个漂亮的女孩子竟然是绿春电视台的主持人龙妹,哈哈哈,又结识了一个哈尼族同行啊!
绿春长街宴就像一场时装盛宴,各种各样的哈尼族绣花服装在街头飘来飘去,把哈尼人热情奔放、热爱生活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经常被那些穿在身上的精美手工所吸引,拉住人家又问有看又拍没个完啊,恨不得马上也穿上一套呢!
这些色彩艳丽完全手工缝制的衣服体现了哈尼人心灵手巧,不拘一格。
男人的帽子和坎肩都很漂亮,女人的服装更是千姿百态。
在县城中心的花园广场上,临时变成卖各种特产的市场。
各种哈尼族服饰玲琅满目,美不胜收。
看来看去之后,实在忍不住花六百元买了一套。
这个都是纯粹手工绣花,据说做一套要绣上两个月呢!
《红河鼓》顺利拍摄完成,我们体验了最原始最生动的哈尼族风情,真是难以忘怀的红河之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0

Trending Articles